世新大學九十三學年度碩士班在職專班招生考試試題卷
系 所 別 |
考 試 科 目 |
資訊傳播學系 |
國文 |
※ 考生請在答案卷上作答
請閱讀下列文章之後,自訂作文題目申論之。(100分)
根據「天下雜誌」於91年10月14至18日針對全國二十歲以上民眾的調查發現,受訪民眾平均每週閱讀時間一小時;閱讀的原因包括增廣見聞、增加生活樂趣或技能、就是喜歡看書、工作所需;讀物的內容為休閒生活、理財投資等。該雜誌同時以中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了解國中小學生的閱讀狀況。就國小學生而言主要的讀物是童話繪本、科學自然類,漫畫,文史勵志類、科幻武俠小說。國中生閱讀的讀物依序為漫畫、科幻武俠小說、文史勵志類、科學自然類。
此外,「網路閱讀」(Net and Books)和「台灣閱讀協會」於2001年針對調查期間前一個月有閱讀平面書籍之二十歲以上民眾的閱讀習慣發現,六成多的閱讀人口平均每天閱讀的時間是1.9小時;讀物內容集中在文學、休閒、投資理財、勵志/傳記、電腦/資訊等五類;閱讀動機主要為每個人興趣,遠高於工作/課業需要、流行話題、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等。但學生族群主要的閱讀動機則是無聊/打發時間;三成多的上網人口其瀏覽的內容以投資理財居多,其次為旅遊、休閒娛樂。
在兩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看見,相較之下台灣民眾閱讀的時間減少了(民國九十一年較九十年)。當然,這只是單純的數字上來看,也許二者調查的利基點是不同的,要比較的話稍嫌牽強。但二個調查都顯示;為個人興趣而閱讀者佔受訪著多數。足見,如果要提升閱讀的話,似乎應由個人興趣著手。[A1]但是,在調查中無法看出個人興趣與讀物內容間的關係,調查內容也沒有涵蓋閱讀的感受。而由中小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看,漫畫和武俠小說還是青少年的最愛。
重視情意式閱讀
由前二項的調查可以隱約看見台灣民眾休閒娛樂的動機或目的,是決定閱讀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無法由調查中明確得之或證實「休閒娛樂=歡愉、輕鬆」。但是,沒有壓力的閱讀本來就是較符合人性的。更進一步的,閱讀若能帶來其他的感覺或功能,例如愉悅等,自然就能更吸引人從事閱讀活動。
只是,過去累積的閱讀研究多著重在閱讀產生的心智活動與變化、閱讀的策略規劃,讀物的選擇與評鑑等,強調閱讀在知識取得或思考提升、經驗擴展上的價值。由閱讀的感受來看討者比較缺乏,除了羅曼史(或稱言情小說)研究外。即使很多的調查或圖書館借閱統計都顯示,羅曼史是最受歡迎的讀物,仍有很多人對這類型的讀物予以負面的評價。然而,只是一味的批評不如試著去理解,它之所以成為歡迎讀物的原因。
事實上,浪漫愛情的幻想與真實,本來就是我們的情慾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羅曼史的愛好這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及幻想愛情的美好外,她吀展現有自主的特色,及追求愉悅權力與權利。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透過角色扮演及移情作用,產生跳脫情境及「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
這樣的閱讀感受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如同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四種飲食;吃飽的主食;補充蛋白質的高營養食物;有註銷化的蔬菜水果;飯後的甜點或日常零食。閱讀可以看作是一種給大腦的飲食。郝明義作了類比指出閱讀也有四種:為知識需求:如學業上或工作上閱民有言論及出版自由的權利,提倡閱讀自由。
雖經過多年倡議,即使在廿一世紀的今日仍不免發現禁書的例子。例如「哈利波特」是近二年的全球暢銷書,然而,它也曾是被禁讀的對象。例如美國密西根州的錫蘭郡(Zeeland)、堪薩斯州The Oskalossa Public Library Board,都發生學校禁止學生閱讀、圖書館將此書下架或取消相關活動的情形。台北的靈糧堂也曾公開反對此書。他們批評或禁止閱讀理由包括該書內容神秘、崇拜撒旦及反家庭。由查禁圖書的例子不免讓人感覺似乎回到一元論、威權主導的現代主義時期。違反後現代社會的尊重人性自然反應。
數位文本帶來的閱讀革命
數位與文本互動增強
網路帶來文學創作的變革,不僅開發新的文學表現形式,也改善文學傳播管道,因而出現了網路文學的新名詞。就網路文學的定義之一「透過網路媒體文本交織共同創作的文學作品」來看,讀這參與文本創作,對原作者的創作思考或故事鋪陳,已產生很大的影響。最受矚目的例子是痞子蔡的作品「第一次親密的接觸」,不僅在創作過程中,讀者對故事的內容提出不少意見,也多少影響故事的結局。這種現象正符應了現代文學理論史第三個階段「新批評理論」的發展特色:「著重讀者」。
文學與影音的“戰爭與和平”
數位閱讀環境的特色之一是影音資訊非常豐富,這種現象帶來部分人士的憂慮,例如在此衝擊下,閱讀者是否會仰賴影音資訊而捨棄文字?是否人們的思考能力會受到影響?習於使用網路特有語言的青少年,是否會成為「現代文盲」?對此,有人提出了反駁。例如陳徵蔚指出,文字不等於文化,文字發明前人類社會已歷經一段口語傳播的時代,不僅文化保留沒有受到影響,更產生很多口語作品,例如「對話錄」、「安東尼演說」。因此,在影音充斥的現代社會,可能出現「二度口語文化」。而且,影音資訊較貼近人們的訊息傳播模式,也可以突破線性思考的模式。
無論是文字閱讀或圖像閱讀,甚至數位時代的影音閱讀,針對訊息的接收及文化的傳承,各有特色。熟者為優,還有待深入的調查以發掘。但是,無可否認的,影音資訊將是數位時代的重要角色,它對閱讀的影響自然不可忽略的。
(資料來源:出版•閱讀與圖書館/李莉茜,俞小明主編,台北市:國家圖書館,民92)[A2]